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更是人的一种精神归属。我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地方上就有很多民间信仰。其中,就有三大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民间信仰:山西的关帝庙,福建的妈祖庙,再一个就是江西的万寿宫。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万寿宫,但说起万寿宫之于江西人的地位,就如同妈祖之于广东、福建沿海人的地位。万寿宫,这一座座建筑宫殿,是江西的标志,更是万千漂泊在外的江西人以及曾经的江右商帮的精神宫殿。万寿宫,也叫江西会馆、江西庙,对于江西人来说不会陌生,作为南昌人来讲更是熟悉。
南昌就有两座万寿宫,一座在市郊叫西山玉隆万寿宫,来自宋朝皇帝的册封,为天下万寿之主,一座在市区叫铁柱万寿宫(已毁)。万寿宫,是为了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俗称“福主”的许真君而建。
许真君,原名许逊,字敬元,祖籍汝南(现河南)。东汉末,其父许萧避乱来南昌。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许逊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
他居官清廉,政声极佳,深受百姓爱戴。晋武帝死后,政局不稳,惠帝昏愚,贾后独擅朝政,引起八王之乱。任四川旌阳县令十年之久的许逊,毅然弃官东归。东归后,又与吴猛同往丹阳(安徽当涂县),向谌母学道。此后云游江南许多地方,为民除害、根治水患。据记载,东晋宁康二年即公元374年,他在136岁时去世,并携全家四十二口,连成鸡犬,拔宅升天。这也是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来历之一。许逊仙世后,为了纪念他,当地乡邻和族孙在其故居立起了“许仙祠”,南北朝时改名“游帷观”,宋大中祥符三年宋真宗将其升格为“玉隆宫”,宋徽宗政和六年赐名“玉隆万寿宫”。历经许多朝代,宫中香火不断,而且江西人在外地建立了许多“万寿宫”,数量不下几百座。据章文焕先生《万寿宫》一书统计,在历史上天下万寿宫多达1400余座,令人瞩目,誉满天下。
而在省外,万寿宫有800多座,遍及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区,尤以西南地区居多,云南、贵州、四川就有122县市建有218座万寿宫。
即便是新加坡(惹兰勿律街上就有一座万寿宫)、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人地区也有万寿宫的印迹。
上一条:万寿宫文化的来源
下一条:没有啦!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