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黎平翘街江西会馆交流中心平台!

NEWS CENTRE

会馆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会馆新闻> 会馆新闻

万寿宫与江右商帮
发布时间:2023-3-6 17:42:56      点击次数:1042

据宁都魏禧在《日录杂说》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故江西商人被称为“江右商帮”。

在湖广,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之说;在云贵川地区,有“非江右商贾侨居之,则不成其地”之说。

辉煌时期的江右商帮,出现了不少像泰和“肖百万”、吉安周扶九、南昌黄文植、抚州汤子敬、靖安陈筱梅、抚州华茅创始人华联辉那样饱经风雨、百折不挠、贾德商尚、目光远大、腰缠万贯的商业巨子。而江右商帮的成功,自然少不了万寿宫。俗话说:江西老俵一把伞,走到那里都当老板,仰仗的就是万寿宫。诞生于宋元、兴盛于明清的江右商帮,其历史虽然比万寿宫晚得多,但他们深知万寿宫的这种特殊地位和影响,所以最初闯荡在外的江右商人便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何不把商会的会馆建成万寿宫?这样可以使商会的会馆更具号召力和凝聚力。特别是万寿宫那种神秘的宗教力量更是一般会馆所没有的,让人顿生一种神圣感。不仅会扩大江右商人的信誉、提升江右商人的地位,而且会为江右商人做生意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这些大大小小的万寿宫,如同一根红绳将外向讨口的江西人串到一起,串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网络。正是江右商帮,让万寿宫让这一地方上的“福主”变成了江西在全国乃至海外的历史性地标和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而万寿宫又如精神寄托一般,庇佑着千千万万在外漂泊的江西老表和江右商人。

但是,万寿宫文化为江右商帮建立起精神宫殿的同时,那种内在的传统“官本位”“金榜题名”“小农”思想也是给江右商帮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就导致以此为信仰的江右商人,很容易自我满足,小富即安,不求进取。同时再加上19世纪五六十年代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长期乱、交通格局变化、经济模式的改变,江右商帮资本分散、小本经营、难成规模等先天不足逐渐暴露。“第一商帮”江右商帮,便渐渐走起下坡路并最终衰落下来。这也是导致为什么江右商帮没有徽商、晋商赫赫有名或出现坐拥巨资的杰出人物的原因之一。

几百年后的今天,江西商人也有了破茧重生的发展。

而万寿宫也慢慢在历史的尘埃里被细细重拾。这个江右商人的精神宫殿,这个江西人的福主,依旧慢慢被世人所谈起。


您感兴趣的新闻
上一条:万寿宫的主要价值
下一条:万寿宫文化的来源

返回列表